深入实地考察农业发展 循环农业引领精准扶贫
---国资委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赵地一行深入河南农村考察
本台讯(杜建立 李凯)报道 “久旱逢甘雨”,在农业生产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5月份以来,河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驻马店降雨量仅有15.5毫米,信阳累计降雨量为21.1毫米,两地降水之少已经排进历史同期前三。
河南大旱!河南南部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的重度气象干旱!
这样的大旱,再加上今年出现的瘟疫,如果是出现在古时候,河南的老百姓,估计又要重演历史上的大量难民逃荒要饭了!
天佑中华!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在党和政府的关切和领导下,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决定,从2020年06月08日16时至2020年06月12日22时,在南部各地市实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
自此,河南南部各地区迎来了令人激动的连续喜雨!
农民们欢呼雀跃,干部们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终于可以舒心地吸上一口气了!
大旱之后,河南省各地市的农业秋粮种植情况,到底如何?
在大旱和瘟疫之年,如何为切实解决中国14亿人民的粮食问题做好保障?
自6月21日开始,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农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赵地一行,深入河南各地市农村基层,实地考察农业发展,就如何发挥科技在农业中的全面服务作用,如何以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引领精准扶贫的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6月21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赵地一行,与中国文旅联盟国际促进会河南总会长贾庆华,共同前往本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信阳市潢川县,深入调研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和精准扶贫落实情况。
在潢川县江家集镇何集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赵地一行,与大家开了一场求真务实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赵地同志认真听取了信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四届人大代表、河南道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道财的详细汇报。
这几年来,道财农业大力推广“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近年来先后流转土地5000余亩、发展花木种植3000余亩、稻虾共作1000余亩、淡水养殖1000余亩,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
道财农业公司积极探索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在全国首家成功申报了《中国·潢川二十四节气农创园》项目,完成了《中国·潢川二十四节气农创园》旅游总体规划和省市县评审,被列为信阳市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为文化基础,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发展核心,致力打造一个物候特点鲜明、民俗风情独特、乡村风貌别致、产业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古光州二十四节气生态旅游小镇。
目前,以“一带五区”为重点的核心区建设正在启动。
道财农业创始人吴道财,饮水思源勇担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全心全意地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2016年道财农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通过县产业 金融扶贫模式,一期带动江家集镇秦岗村、新岗村、祝岗村、胡寨村、江集村5个村6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贷款入股分红增收,每年可为贫困户带来30万元的分红收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赵地一行,认真听取了道财农业公司董事长吴道财的汇报,充分肯定了道财农业这几年来取得的骄人业绩,赞扬了他做为共产党员,在精准扶贫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赵地同志指出,希望道财农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循环农业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秉承“承担责任、创造价值、突破自我、共享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围绕“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产出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座谈上,赵地一行还听取了江家集镇何集村支部书记付德国的工作汇报,并对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赵地同志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与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一起多想办法、多找路子、集中发力、重点突破,赵地强调要加强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要保持好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标定位、合力攻坚,真正把基地打造成潢川县招商引资、人文旅游的主战场。
中国文旅联盟国际促进会河南总会长贾庆华女士,也一同出席了座谈会并认真听取了各方发言,她真诚地希望,愿意以中国文旅联盟国际促进会的强大资源,联系海内外各方朋友,为了家乡河南的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帮助大家建立和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方筹集投入资金,助力河南农村农业的开发和建设,把河南农村建设成为“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乡。
座谈会在大家众口同声“聚力奋进、共同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口号声中结束。